糖果、糕点及蜜饯作为大众日常消费的休闲食品,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消费者健康。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,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添加剂超标、微生物污染、重金属残留等问题逐渐引起关注。为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,生产企业、监管机构及第三方检测平台需通过科学、系统的检测手段对原料、加工工艺及成品进行全面监控。检测不仅是对法律法规的遵守,更是企业维护品牌信誉、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核心环节。
1. 微生物指标检测:
包括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霉菌、酵母菌、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。此类项目直接反映产品卫生状况,尤其是高糖分或水活度较低的蜜饯需重点关注霉菌滋生风险。
2. 食品添加剂检测:
涵盖防腐剂(如山梨酸钾、苯甲酸)、甜味剂(如糖精钠、安赛蜜)、色素(如柠檬黄、胭脂红)及抗氧化剂等。需严格依据GB 2760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判定用量合规性。
3. 理化指标分析:
包括水分含量、酸价、过氧化值(针对含油脂糕点)、总糖、还原糖及重金属(铅、砷、镉)等。例如蜜饯的糖分含量直接影响口感与保质期,需精准控制。
4. 污染物与非法添加物筛查:
检测农药残留、塑化剂、二氧化硫(漂白剂)、工业染料(如苏丹红)等,防止不良原料或非法加工手段导致的污染。
1. 色谱分析法:
采用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检测添加剂和色素,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分析塑化剂及农药残留,离子色谱法测定亚硝酸盐等。
2. 微生物培养法:
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鉴定手段,定量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,通常需结合快速检测试剂盒提高效率。
3. 光谱技术:
原子吸收光谱(AAS)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用于重金属检测,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适用于部分色素和抗氧化剂分析。
4. 快速检测技术:
包括酶联免疫法(ELISA)、胶体金试纸等,适用于现场筛查非法添加物或微生物指标,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。
1. 糖果类:
GB 17399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》规定了理化指标、微生物限量及添加剂使用要求;GB 9678.1-2003对硬质糖果的感官及卫生指标作出详细说明。
2. 糕点类:
GB 7099-2015《糕点、面包卫生标准》明确微生物、重金属及过氧化值等限值;GB 7100-2015《饼干》则针对含油脂产品的酸价和氧化稳定性提出要求。
3. 蜜饯类:
GB 14884-2016《蜜饯卫生标准》涵盖二氧化硫残留、糖精钠、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;部分地方标准(如DB31/2004)对霉菌和防腐剂有更严格规定。
4. 通用标准:
GB 2760-2014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、GB 2762-2017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及GB 29921-2021《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》作为基础性文件,适用于所有食品类别。